当前位置: 首页 > 六十甲子 > 甲午

中日甲午战争论文5000字摘要:铭记历史,镌刻史实;累积跬步,振兴中华

发布时间:2023-03-23

中日甲午战争论文5000字摘要:铭记历史,镌刻史实;累积跬步,振兴中华

中日甲午战争论文5000字

摘要:篇一:甲午战争论文忆甲午海战,看今日改革----铭记历史,镌刻史实;累积跬步,振兴中华【内容摘要】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

篇一:甲午战争论文

忆甲午海战,看今日改革

---- 铭记历史,镌刻史实;累积跬步,振兴中华 【内容摘要】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 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作为后人,应该好好回眸这段历史,吸取其中的教训。 剖析古老帝国版图: 中国原是个帝国。我们的版图除本部以外,还包括缅甸,越南,琉球,高丽,蒙古等。这些地方可以分为两类:蒙古等属于第一类;归理藩部管,中国派有大臣驻扎其地;第二类即高丽,越南等地。实际中国与他们的关系很浅,他们不过按期进贡,新王即位须受中国皇帝的策封。此外我们并不派代表常驻其国都,也不干涉其内政。在经济方面,我们也十分消极,我们不移民,也不鼓励通商。总体上,帝国版图可用光绪七年(1881)翰林院学士周德润先生的话概括:“臣闻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虚远、忧深之计。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不守四夷而守边境,则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则更无及矣。我朝幅员广辟,龙沙雁海,尽列藩属。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甲午中日战争的三位民族英雄的故事,以越南守西南。非所谓山河带砺,与国同休戚哉?”换句话说,在历史上属国是我国的国防外线,是代守我门户的。

一、甲午战争前的中国与日本的实力对比

1.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政治对比:

清政府:在政治制度上,清政府仍旧是腐朽的封建体制,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并且清政府的封建体制处于封建体制的衰落期,腐败不堪。

日本:日本经历了比较彻底的明治维新运动,已经基本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较现代化的政治体系,各项管理制度都相对与清政府优秀

2.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对比:

清政府:总体国力来说,清王朝超过日本,洋务运动也为清王朝累计了一定的资本,但是清朝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以国防为主,结构简单,企业管理体制缺陷甚多。

日本: 经历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借助比较先进的近代财政系统,各项财政收入与清政府差距甚微,且日本重视工业生产,工业化程度远远超过清政府(例:甲午时清有铁路约400公里中日甲午战争论文5000字摘要:铭记历史,镌刻史实;累积跬步,振兴中华,1890年日本有铁路2733公里;1893年日本有轮船680艘,吨,1894年清招商局有26艘轮船22900吨,民间轮船寥寥无几;1894年清工业产煤可查产量约54.4万吨,而日本是426.1万吨等等)。

3.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军事对比:

陆军方面

清政府:人数虽多,但是战斗力普遍低下,有作战能力的少之又少;没有统一的司令部进行战略制定、协调;缺乏对现代战争的认识。国家、民族意识淡薄。

日本:步枪总体水平与清军相当,炮兵火力远胜于清军;而且完成近代化的改革后的日本,军队建立了参谋体系,统一制定战略、统一指挥。

海军方面

清政府:中国海军成军较早,到了后期缺乏投入与更新,各舰到甲午时已经老旧,而甲午前清由于财政紧张,停止外购军舰军火两年,北洋各舰保养、军火都严重不足,总体实力仍旧落后于日本。

日本:19世纪90年代大量购买船只,全国上下的人民都支持,且日本有多艘军舰都是战前刚刚完工,装备了新式的中口径速射炮,总体实力超过北洋海军。 总体上,清军缺乏统一的军事管理。士兵多以从军为副业甲午中日战争的三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充满了宗教观念和家乡观念。国家民族意识淡薄。对手日本兵则以族为重。

二、甲午战争的结果

甲午战争于清政府的惨败和日本的完胜为结果。在这场战争中,涌现了一批民族英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以狂奔八百里的清军将领叶志超为首的贪生怕死的将领。由此一战,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也日益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侵略者。洋务运动失败了,中国堕入更为深重干的苦难。大清帝国的无能进一步鼓舞了列强的野心,甲午之后,英国人夺取威海卫,德国人占领胶州湾,俄国人进一步蚕食西部边境,于是一群飞禽走兽闯进了中华大地,中国再无一刻安宁...

三、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从政治体制上看:1895年的清政府仍然是封建专制的国家,国家的权利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权利的

过度集中导致高层的决策具有盲目性甲午中日战争的三位民族英雄的故事,无法接受其他人的建议。相反的日本,经过了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洗礼,日本成功的推翻了幕僚的统治,确定了君主专政的政权,这一种现代的政治制度中日甲午战争论文5000字摘要:铭记历史,镌刻史实;累积跬步,振兴中华,给予了日本新的活力,使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政治体制上,日本远远的把中国甩在了后面。办事机构没有新式的文官制度和审计制度。导致贪污盛行。

2.从经济军事上看:清朝后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的经济中心,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清朝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扩展到法美等国,而中国仍停留在农业和手工业时代,经济呈现出粗放型增长。日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开始迅速腾飞。军事方面,中国落后的军事设备,武器,训练方法等无法与日本相比。

3.求和派和顽固派的避战求和是中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甲午战争清政府本有还手之力,但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求和派的领导下周易大数据,清政府消极抗战,无法做出应有的大国抵抗。清军的一部分将领贪生怕死避敌自保。平壤战役中清军阵亡两千人,几乎都是在逃跑时被打死的,而日军只死亡了一百八十余人。清军遗弃的武器有炮四十门、步枪一万余支。临逃走时,几乎都扔掉了武器。高级将领丢下的私产有金币十二箱(其中金块六十七块、金锭六十一个),砂金十四箱,大小包裹三十来个。清政府发给的军饷和大量银块,约十万两,叶志超也来不及运走了。而且,一些重要的机密电稿、文书等竟未做任何处理,弃之不顾。

4.士大夫阶级的迂腐,排挤新人。

同治、光绪年间的社会如何反对新人新政。这一点我们可从郭嵩焘及既郭嵩焘之后的当时著名外交家曾纪泽的命运中了解。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尧舜之世。未能其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这是当时湖南大学士王凯运所做之词,以形容郭嵩焘的,从其言语可知当时反新的激烈程度。

甲午战争时,中国海军占世界海军的第八位,日本的海军占第十一位。此战败非船不如人,炮不如人,乃为战略战术不如人。总体上看,自强运动的领袖虽走的路线不错,但改革并不彻底。守旧事业非常突出。因而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原因1,他们自己不愿彻底;原因2,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领袖们的短处如下:恭亲王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五个大领袖都出身于旧社会,受的是旧教育。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读外国书籍,除李鸿章外,没有一个人到过国外,所以他们不能了解西洋文化。

四.甲午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甲午战争在已经是遍体磷伤得中国身上狠狠地划了一刀。《马关条约》的签订,

巨额的赔款使中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同时,中国的一些领土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允许在华设厂和增开商埠进一步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

2.对日本的影响:侵华是日本的既定战策,甲午中日战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发动甲午战争,使得

日本能够转移国内的一些矛盾,同时,签订《马关条约》对于日本来说是一极大的利好事情。两亿两白银的赔款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基础。同时又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大门。日本的经济开始进一步的发展。

3.对世界:甲午战争是一场落后的封建制度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的较量。这次战争充分显示了现代制

度的优越性,否定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从此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传播。

五.甲午战争与中国近现代化

请微信扫码浏览全部文章

点击这里浏览全文

标签: 历史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清代